五一特辑│福贡县自力民族服饰工艺品有限公司:从小作坊到产业先锋 一针一线织就劳动华章

2025-04-30 11:24:08 浏览:{{ hits }} 来源:走进福贡 作者:福贡县融媒体中心 李 萍 谭芳蕊

在福贡县木尼玛大桥南侧,一台台缝纫机的轰鸣声正奏响奋进的劳动之歌。福贡县自力民族服饰工艺品有限公司从家庭作坊起步,成长为民族服饰产业标杆,用一针一线织就民族文化传承之路,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书写了民营企业服务社会的动人篇章。

成立于2016年的福贡县自力民族服饰工艺品有限公司,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首家专注于民族服饰生产的文化企业。公司创始人此路恒因天生左脚残疾,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,但他凭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敏锐的商业嗅觉,带领企业从家庭作坊起步,历经专业合作社阶段,最终发展为拥有100余台机器设备、年生产能力达百万订单的现代化文化企业。

公司以傈僳族、怒族传统服饰为核心,大力开展民族服饰研发工作,在保留非遗技艺的基础上创新融入现代设计理念,有男士上衣、长衫、帽子、马甲及其饰品,女士上衣、裙子、帽子及其饰品等。通过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+技术工人+现代设计”的模式,企业年产能达百万单,产品不仅畅销怒江本地,更远销国际市场,成为展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。

福贡自力民族服饰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 此路恒:创立之初,公司聚焦民族服饰的创新研发,创新设计出既保留民族特色又符合市场需求的服饰产品,有民族服饰、校服等多种品类。同时,我们也定期邀请专家开展民族文化、缝纫工艺等培训,组织交流学习,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能适应市场。

作为一家以“传承民族文化、带动群众增收”为初心的民营企业,公司始终将带动村民共同富裕作为使命。企业通过订单生产、技能培训、邀请专家培训、就业吸纳等方式,累计帮助40余户村民实现增收致富。目前,公司70余名员工中既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、缝纫技师,有当地脱贫户,也有残疾人及家属,形成了“传帮带”的良性发展生态。

员工 妮义华:我是泽福社区的,公司这边上班时间比较灵活,我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、接送小孩读书,也可以有一份收入,我觉得挺好的,我在这里上班也快一年了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公司自成立以来严格履行劳动合同制度,全员签订规范劳务合同,保障薪资福利,并于2023年6月率先成立工会组织,被县总工会列为“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示范点”。通过定期开展技能竞赛、工资集体协商、权益保障培训等举措,切实提升了员工的归属感和获得感。2024年,公司荣获“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”。

福贡自力民族服饰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 此路恒:这份肯定,不仅是一份荣誉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。接下来,公司会持续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,继续深耕民族服饰研发,积极拓展生产线,让民族文化真正转化为“真金白银”,助力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。

当传统手织布遇见现代生产线,当非遗技艺碰撞创新思维,民族文化正化作乡村振兴的“金钥匙”,在怒江畔开启共同富裕的新篇章。这个五一劳动节,他们用一针一线证明:劳动创造幸福,文化孕育希望。


新闻热榜